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院内动态>> 新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破除路径依赖
作者:毛世英来源:辽宁日报 2013年09月17日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点击数:

  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技术或经济制度的演进都有类似于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惯性,一旦进入某种路径,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并自我强化。就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言,这一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特征,它普遍存在于我国各行各业人们的思想方式、决策方式、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利益分配、消费习惯等各个层次和方面,作为一种难以改变的“惯性”,它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实践上构成了巨大障碍和困难。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意味着一次在思想和行为上破除传统发展方式路径依赖的变革,同时对有价值的合理的东西仍要保留,用哲学术语说,也就是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辩证扬弃”。因此,重视研究如何破除国民在思想和行为上对传统发展方式的种种路径依赖,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破除思想行为上对GDP主义的路径依赖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最为核心、对决策和经济行为影响最大最深的观念,莫过于GDP观念。在这一观念的长期主导下,经济发展上的决策和行为,政府部门干部考核的标准和方式,都形成了过分依赖GDP的思维路径,并且因为不断回馈利润或获得激励、政绩等利益关系,从企业到政府在思维和行为上都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效应,一种限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习惯性极强的价值观念、思维框架或思维定势。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GDP主义过于偏重经济增长指标,而忽视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环境和资源指标,也缺乏关于经济增长对提高大多数人民分配水平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把握,在实践上导致了急功近利、“面子工程”甚至造假欺瞒、唯利是图等恶劣现象,它本质上是物本主义,这是造成人们对传统发展方式路径依赖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加快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首先破除人们在思想行为上的这种对GDP指标的路径依赖,切实实现从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起综合关注经济效益、民生、生态、人文指标的科学政绩观,以取代GDP政绩观,并在经济决策、干部政绩考核以及创新机制等方面予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破除利益分配机制上的路径依赖

  长期实行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客观上形成了利益分配机制上有一定既得利益的集团,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深入,必然要对原有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重新调整,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切断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链。出于对过去利益和所付出的成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一些人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甚至巩固原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即便是接受了一定的改革要求,也总是设法确保自己原来投入的成本“保值”或“增值”,从而使改革变成于己有利的一种新型利益分配方式。这种顽固兼投机的态度使得改革新路一直受到原有体制路径的干扰或束缚,难以走向效率更高的新路径。可以说,破除原有体制下利益分配机制的惯性影响,较之转变GDP观念更难。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回答记者关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问题时所说,改革进入了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确实,触动思想观念只是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触动利益则构成一个有可能改变人们生存和生活利益关系的问题,这自然是更为困难的问题。但改革终究是以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破除利益分配机制上对原有体制的路径依赖终究有着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性,因而需要我们基于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勇气、有毅力地去推动改革,去建立起更为公平公正合理、合乎人本理念要求的利益分配方式。

  破除决策和发展方式上的路径依赖

  破除发展方式上对资源和投资的路径依赖,构建以创新驱动型为主的发展路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由原始经济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现代知识经济的历史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可分为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我国过去长期使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主要对应前两种类型。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然而,从现实看,不少企业因种种原因还不具备在人财物诸方面的创新实力,在思想上也未能形成自主创新的自觉,一些企业仍习惯于山寨模仿式的发展方式,因而要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长期转变的过程。要破除旧的路径依赖,只能在构建创新驱动型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来实现,这需要我们在全社会不断地倡导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重视人力资本开发、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其中管理者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并发挥带头作用尤为重要。

  破除发展方式上对“三高一低”模式的路径依赖,构建生态型发展路径。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工业经济模式都属于不可持续的高碳型发展模式,“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是其基本特征。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上实行的也是一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三高一低”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使得我国已成为能耗和碳排放大国。要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以“三高一低”为特征的高碳型模式,向“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生态型模式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一个过程,要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需要我们积极自觉地构建和依赖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此破除对过去“三高一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

  破除政府投资偏好大企业的路径依赖,构建重视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长期以来,主要因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在发展决策上一向偏重于大项目、大企业,以求促进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大,但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却不够重视,缺乏在政策、资金、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有效扶持和支持,这反映出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充分、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远高于大企业,而高新技术的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按我国的数据统计,65%的国内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也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在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依据创新要求创新体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中小微企业都有着大企业所不具备或难以比拟的优点和特点。因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部门应转变过去偏重大企业、大项目的倾向,通过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给予中小微企业必要的扶持和支持,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