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梁启东】从果子狸到穿山甲:野生动物惹谁了?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7日 点击数:

【人民评“疫”】从果子狸到穿山甲:野生动物惹谁了?

“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人民的答卷”主题征文

“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人民的答卷”主题征文

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宣布: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说到这,人们不禁想起17年前,非典病毒最初被认为来源于果子狸。后来,科学家在云南一个洞穴中的蝙蝠身上,找到了非典病毒的全部基因组成分。现在虽然还不能说就是穿山甲将新型冠状病毒直接传染给了人类,但不可否认的是,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最大的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这次感染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与野生动物的内在关系不可否认。不管是蝙蝠、果子狸还是穿山甲,都是不属于人类统辖的野生动物。可以说,病毒与野生动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虽然病毒可能有许多变种,但每种变种都存在于不同的野生动物身上。人类捕杀甚至烹食这些野生动物,是感染病毒特别是迄今还不为人所知的病毒的重要甚至直接原因。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我国有着缤纷多彩的饮食文化,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饮食陋习,对野味的嗜好就是特别突出的一种。有的地方,已经形成了捕捉、运输、买卖、烹饪、食用野生动物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吃野生动物是一种身份象征,一种财富炫耀,一种心理满足。狂吃野味的直接后果,乃是造成野生动物的种群迅速锐减。比如这次“中了彩”的穿山甲,一是其鳞片可以入药,所以穿山甲鳞片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中国是穿山甲鳞片的最大消费国;二是其作为著名的野味,食用可以“大补”,这就导致穿山甲成为全世界走私数量最多最严重的非人类哺乳动物。穿山甲共有八个物种,四种在非洲,四种在亚洲,都因非法交易而濒临灭绝危机。

医学专家通过各种实验得出结论:许多动物与人类患有共同的疾病,如狂犬病、口蹄疫、乙型脑炎、流感、炭疽等。另外,动物身上的曲霉菌和寄生虫所引发的疾病多达百余种。人吃了这些动物后,极有可能受到感染,动物的病毒一旦传播给人又极易发生变种,人类社会现有的药物很难治愈。1988年上海的甲肝,2001年香港的飞禽传染病,2003年传遍全球的非典,2005年华南的禽流感,2009年美国的H1N1流感等,很大成分都是动物传染所致。

非典时期,果子狸一夜间家喻户晓、人人喊打,今天穿山甲、蝙蝠又成为人民愤怒声讨的对象。让一种小小的野生动物背上沉重的恶名,穿山甲、蝙蝠又惹着了谁?!它们身上的确有这样那样病毒,而且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但野生动物没有主动侵占人类的领土和空间,也没有想和人类打一场“病毒战”。相反地,是人类不断地侵犯野生动物的领土和空间,甚至让它们没有生存的余地。就是在入侵了野生动物的领地、打破了野生动物的生态平衡的“亲密接触”中,野生动物把它们身上的病毒作为“礼物”“回报”到人类身上。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民的健康安全、给中国经济和国际声誉都造成了损失。但同时,也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疫情灾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孤立的瘟疫,同时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灾害。疫情的祸首与其说是穿山甲、是蝙蝠,倒不如说是人类自己;我们在消除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也要消除体内这种顽固的饮食文化病毒。痛定思痛,这次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逼着我们深刻地反思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反思我们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动物界的关系,反思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历史。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人口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由于过度开发加环境污染,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尤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有10%以上的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约20%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工业化以来,自然界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条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物种的灭绝对人类将是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物种的消亡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过来环境的恶化也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让我们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饮食文化。曾几何时,非典危机让人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反思,哪些先进内核需要弘扬,哪些陋习需要革除。比如“拒绝烹饪珍稀动植物”,比如分餐制,比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比如争做“绿色厨师”活动等,但是没过多久,人们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天我们要不要深刻吸取一些教训,在分餐制、绿色烹饪、节俭用餐上做些探索。特别是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根除贪吃野味的陋习,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让我们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要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的附属品。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泛滥,给滥捕滥杀滥烹滥吃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大量猎杀、食用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地球生物链的多样化和生态平衡,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作为经营者,应坚决拒绝野生动物的买卖交易;作为消费者,应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让我们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与大自然的关系,要知道人类是自然之子,不是自然的主宰;每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更广阔、更高远的文化视野重构人类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新境界,实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发展,实现着眼于长期的、有利于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更多地更深地去反思既往的经济发展方式,要知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诉求的转变,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同时进行一场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这场革命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笃力实行,也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凝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合力,为发展构筑起“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为中国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