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马列研究
关于改善和解决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作者:刘艳菊来源: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4日 点击数:

[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新阶段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垃圾污染严重、乡村绿化综合效果不佳以及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关注民生发展的角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绿色宜居村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增强,从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落后的状况。

[关键词]: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辽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09BZ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本文也是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项目编号:2010LSLKTZX—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多、村庄分布散、经济实力薄弱,加上长期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人居环境长期落后。因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在逐步解决农民吃饭、穿衣和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满足农民群众的发展诉求,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状况。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的“村容整洁”,其实质或内涵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人居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就是指农村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综合,其中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是衡量人居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1]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污染严重,人居环境脏、乱、差。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排放量日益增大,正在逐渐打破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据测算,全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780万吨,生活污水约6亿吨,年产畜禽粪便1.6亿吨,各类农作物秸秆1000万吨,畜禽养殖和农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物、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已经超过工业和城镇生活排放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污染源。”[2]调研中发现,我省农村普遍缺乏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甚至连最基本的垃圾投放站和垃圾填埋处理场也没有,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乱跑乱拉,环境“脏、乱、差”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损害农民健康。另外,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也较为严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造成土壤、水体被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病原体、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水质变化。这种污染进入土壤还将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有碍植物根系增长,或在植物体内积蓄,危害人体健康。

2.乡村绿化综合效果不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新农村绿化是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3]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在实施乡村绿化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乡村环保绿化工作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绿化树木等现象时有发生。调研时发现,有的村年年种树搞绿化,但却“年年不见绿”。有的村已经多年没有栽树搞过绿化了,上边年年发号召,下边基本没动静。认为绿化美化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硬指标,好坏没人过问。而且绿化投资大、见效慢,花钱栽树不如上项目。另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也较差,认为植树不能代替致富,种花种草不能解决温饱。因此,农村中砍树、盗木、毁林的不法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农民承包土地的周围、国道、省道两侧种植的树木,常常是白天栽上,夜里拔掉。二是缺乏公共绿地,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自由活动空间。自然村庄一般被大面积农田、经济林所包围,具有较好的生态条件。但村庄内部除了河道两侧、山跺上常有一些自然植被,其他则基本为农民在自留地和前后院落四季轮种的农作物,村内缺少供村民使用的公共绿地。三是绿化工作规划滞后、缺乏特色。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村的乡村绿化工作存在着许多盲目建设的现象,缺乏乡村绿化的整体意识,且大多没有什么乡村特色。

3.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不高

在我国,农民生活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属于农民生活基础设施中的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不足。“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4]调研发现,目前全省大部分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的即使实施了改厕,也只是加装三格式化粪池,不让粪便裸露,污水仍然得不到处理;农村自来水也没有完全普及,目前全省大部分农村还没有自来水,有的村即使有了自来水设施,也没有全天开放,而且经常发生故障,维修困难;农村道路路况也较差。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修建了便民路,但路面硬化的极少,村内的路大都仍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没有改善。再加上缺乏维修和管理,路面变得越来越差,不仅给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影响了环境;农村里的养殖场也没有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也没有相应的设施,生产污水直接渗漏到养殖场里或流到场外排水沟内。而家庭养殖户的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则混流随意排放出院,流到街道上。没有村庄下水道系统,没有集中的化粪池,村内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是一片空白。

二、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农村人居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太差,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上对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的重视不足,导致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和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一时还难以扭转。再加上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使得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因此,乱倒垃圾、乱堆粪便,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农村污染严重。

2.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较高,村镇财政负担困难。

新农村建设以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一些农村也都实施了农村农户改畜,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拮杆汽化站等,但有的地方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这些设备设施的使用及维护、用电等都需要钱,村镇财政负担困难。调研中发现,有的村镇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在来人检查时打开,领导一走就关了。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设备设施的维护资金,财政支持不了。另外,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能力建设环境污染处理设施。以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为例,一般一个垃圾收集系统需要50万元/村,而要建成一个正规的垃圾填埋场需要上千万的资金,这么巨大的数额村镇财政根本负担不起。因此,大部分村都没有垃圾处理系统和水污染处理系统等。

3.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卫基础设施缺乏

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对农村环卫工作有所忽视,在对全盘工作的安排上,重经济发展,轻环境卫生改善。再加上国家、集体在农村环卫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很多村镇缺乏必要的基础卫生设施,如公厕、垃圾箱、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厂等。

4.缺乏可行的农村环境监管机制,村规约束力差。

调研中发现,在很多村屯都能见到《村规民约》里有“不准乱倒垃圾”之类的条款,可这些条款的约束力却很差。因为有了条款要是执行不力或者只罚不管,问题依然不能得到解决。因此,主要还是缺乏可行的农村环境监管机制。

三、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状况的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着力改善农民生存环境。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要从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出发,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切实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投入。政府应在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自来水以及水污染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处理、乡村绿化等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民需求和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维护和管理,要使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做到惠民、便民和利民。

2.统筹城乡环卫事业发展,实现城乡垃圾处理系统一体化。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城乡发展差距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上的集中体现。因此,为了改善民生,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的状况,必须统筹城乡环境发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首先,要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其次,要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环卫事业发展,要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环保系统之中,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规范化、装备化、组织化。再次,要加强农村环保队伍建设,组建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并且聘请村级环保协管员,延伸环保管理链,实施县、乡、村三级环境保护联动机制。此外,在环卫工作人员的配备上,环卫工作人员可在当地农村招聘并聘用,可优先考虑家境困难的村民,一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卫工人配备的问题。

3.加强村级绿化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建设绿色宜居村庄。

“科学建设宜居农村,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5]首先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思路,从农村环境整治、自然生态平衡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入手,制订科学的、高质量的新农村绿化规划。要善于利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自身的历史传统、农民的切实需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力争实现和形成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绿化格局。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绿化建设,加快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绿化工程,增加农村公共绿地和文化广场等,努力创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空间和居民文化交流环境,使新农村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现代人居环境韵味。再次,要把农村的绿化美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列入农村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做到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统筹兼顾,同步进行。最后,要加强农村绿化的保护和长期管护。要建立管护机制,组建管护队伍,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保障绿化成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侵占绿地、毁坏绿化、盗窃树木等违法行为,保护好已有的绿化成果。

4加大宣传普及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要积极倡导、教育和宣传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从革除不良卫生习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环境卫生入手,建设绿色宜居家园,促进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结合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增强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培育农民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

5.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施农村清洁卫生工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加快发展“种植——加工——养殖——沼气”的循环经济”[6]。如:充分利用农村剩余桔杆、有机食品副产品等资源,组织农民发展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然后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有机肥等,以解决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其次,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再次,要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卫生工程,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村民门前实行三包,垃圾要倒放在指定的垃圾箱内。要建立农村环卫队伍,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的日常化管理。要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此外要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6. 加强农村污染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首先,要研究、完善有关生态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其次,乡镇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制订并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订环境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再次,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要严格污水排放管理,对于治污设施不配套、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必须限期达标,不能达标的坚决关闭;加强对农村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监管,强化废水、废渣的标准化治理。最后,要通过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樊帆.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调查及政策取向——以湖北荆州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9年,第4期,P110.

[2]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做好农村环境整治—辽宁省环境保护厅,http://www.mep.gov.cn/ztbd/gzhy/2009ghcw/jlfy/200904/t20090429_151005.htm

[3]徐元元,沈敏东,余杏生,陆华兵,徐 康.谈新农村绿化需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5期,P60.

[4]朱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解读)[N],人民日报,2006年02月26日,第二版。

[5]李军红. 河南农村人居环境调查研究[J],市场研究,2010年第5期,P21.

[6]蒋淑玲,王宏波.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0年第5期,P31.

 

  ( 此文发表在《生态经济》2011年第1期)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