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术研究
【光明日报】梁启东 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反思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0日 点击数:

 

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反思

 

 光明日报08-19 04:04

 

十年前肇始于美国、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那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创与破坏,让人们至今仍心有余悸。如今回顾总结,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是,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的危机,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也有力地推动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衍生品等组成的虚拟经济的扩张并非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十年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虚拟经济盲目扩张的恶果。

 

美国在20世纪后期特别是克林顿政府时期,随着知识经济逐渐到来,开始有一个制造业外移的过程。2000年,IT业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美国经济自此结束了自1991年以来长达10年的号称克林顿奇迹的高速增长期,开始步入了低速增长阶段。2001年突如其来的“9·11事件雪上加霜,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为拯救美国经济,20011月至20036月期间,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此举目地是为流动性松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但也催生了美国的楼市泡沫,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机楼市的队伍中。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全美房价出现下跌,伴随美国经济疲软,年跌幅从2007年一季度的1.73%快速扩大至2008年上半年的15.38%。楼价一跌,此前被掩盖起来的按揭信用危机便爆发了。所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虚拟经济盲目扩张的恶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达到严重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纵观后金融危机十年的历史,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实际是用虚拟经济的办法制止虚拟经济、用泡沫化的办法应对经济泡沫。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面对经济低迷,量化宽松更多地用于经济危机时的经济刺激计划。量化宽松调控目标为长期低利率,国家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是微调,而是一剂猛药。鉴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剪全世界的羊毛。这一非常规政策,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实际上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甚微,因为多数企业主要是用钱来回购股票,而不是投资于产能。结果是虚拟经济以几何级数增长,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导致美国制造业进一步外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欧美虚拟经济祸水的外溢,2008年金融危机何尝不是?美国金融衍生品等组成的虚拟经济的扩张并非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量化宽松的着力点不在于实体经济本身,而在于通过资本运作应对金融危机,成就经济增长。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目前全球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高企,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完全走出低谷,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是很大的风险。为了应对次贷危机,长期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目前的全球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高企,导致政府和市场的杠杆率都处于高位,而各国政府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没有提高。金融危机宿醉未解,债务水平高企的危机感再次袭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公告显示,2016年时全球债务创下了164万亿美元的新高,这相当于全球GDP225%,这个数字比2009年时的前历史纪录高出12个百分点。过度举债,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世界各国高悬。欧洲、日本、美国的再工业化的运行均遇到较大障碍。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价值实现过程曲折,既有黑天鹅的骚扰,也有灰犀牛的攻击,各类风险苗头很多。面对危机阴云,IMF所提出的应对措施包括适时退出QE、制定监管和财务政策工具以及实施财政改革,以提高生产率,增强人力资本和实体资本。

应对金融危机,既要从金融角度找症结,更要从非金融视角找出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危机10周年最大的启示在于,仅靠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一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石。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面对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的形势,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金融创新,要在需求端发力的同时,更多地在供给侧下功夫,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作者:梁启东,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