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术研究
黄巍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线调整
作者:黄巍来源:《江西社会科学》2018第8期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3日 点击数: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线调整

——以辽宁新风机械厂(1965-1999)为例

                                         ■黄 巍

摘要:国营新风机械厂是辽宁建立的第一个小三线军工厂,被誉为辽宁小三线军工厂的排头兵。该厂于1965年建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担负着为国家生产军品任务的重要职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军品订货量大幅度减少,军工企业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困难,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探索由军品向民品转化之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该厂尝试通过开发新产品、承揽外单合同、融资、兼并等途径改变困境,但终因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设备陈旧、人员臃肿、缺乏企业流动资金和市场竞争力弱等诸多因素拖累,最终在1999年宣告破产。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体制转型;小三线;新风机械厂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8)08_0126_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ZD09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17ZDA207)

 

黄 巍,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辽宁沈阳  110031)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基于此,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加强一线、二线后方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做出了“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建设三线,防备外敌入侵”的战略决策。小三线建设是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方军工为主体的省区市后方的建设,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团以下的轻型武器,如步枪、子弹、手榴弹等,主要供应地方部队和民兵。1965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小三线的军工企业建设,包括地方企业154项,[1]P304)以及配套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动力设施、通讯及社会服务事业。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兴起和国内相关档案资料的相继公开,三线相关问题日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大三线研究已取得较丰富成果,小三线研究相对薄弱。而作为支援三线建设重要省份的辽宁,关于其三线问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付之阙如,更是缺乏对辽宁小三线微观个案研究的积极探索。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既有全国小三线军工企业在建设时期的共性,又有在调整时期所处地域环境——辽宁整体经济下滑的个性,基于此,本文拟对被誉为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的排头兵——国营新风机械厂进行微观个案研究,以期透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不断自我调整与探索创业之路及其经验教训,并求教于方家。

 

一、时代先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殊荣与成绩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其在小三线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根据中央关于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指导方针,从1965年开始,辽宁先后在其东部、西部山区建立了7个小三线军工厂,具体包括桓仁县木盂子公社的九六五厂和九二○九厂、桓仁县铧尖子公社的九三一厂、岫岩县兴隆公社的九二○五厂、朝阳市红旗路的五三六厂、朝阳县长在公社的九二七六厂、建昌县石佛公社的五五二四厂。在这7个小三线军工厂中,桓仁县木盂子公社建立的九六五厂即新风机械厂被誉为辽宁小三线军工厂的排头兵,其于1965年1月在木盂子公社仙人洞村建厂,此地位于被誉为“辽宁屋脊”——海拔1367.3米高的长白山余脉老秃顶子山的北麓,该地位置偏远,地处深山,工厂建立后,四面环山。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曾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此地建立过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在辽宁坚持抗战长达四年之久。基于此,在这里建立小三线军工厂既符合了“靠山”的指导方针,又因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易于达到“隐蔽”的保密目的。1965年5月,九六五厂正式成立,第二厂名国营新风机械厂。

根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原则,来自全国6个省、12个市、23个县、332个企业单位的干部和工人陆续进山。从1965年8月到10月下旬,搬迁工作基本结束。安装设备275台,各种物资120余吨,职工888名,222户家属进山安家落户。[2](P10)1965年9月,新风机械厂正式开始生产已在沈阳试制成功的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计划年设计能力为15000支。截止到1965年12月末,组装成枪300支,创产值5.7万元。[2](P11)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厂,当年出产品”的奋斗目标。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新风机械厂属于省属军工企业,其军品生产任务及生产的军品都归中央第五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调配,即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其生产军品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变,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军品生产任务,1966年、1967年、1968年分别生产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1800支、1120支、3240支。[2](P12-14)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以“战备为纲”的形势进一步推动了三线建设,辽宁小三线建设出现了第二轮高潮。当年全省共安排39个项目,其中新建项目19个,计划投资4504.92万元。1969年6月,辽宁省制订了1970年至1972年辽宁小三线建设规划,计划完成38个项目,总投资近1.68亿元。[3] (P426)在此背景下,新风机械厂1969年生产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17024支,实现产值323.46万元。[2](P14)

党的九大以后,重新恢复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日益提到日程上来。197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的通知》。截止到1971年8月,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召开了党代会,产生了新的党委。中国的政治架构逐渐发生变化,并采取了落实干部政策,进行经济调整,努力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等一系列措施,全国各级党委会逐渐恢复。1971年12月29日至12月31日,中共国营新风机械厂召开了自1965年建厂以来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党代会的召开,对新风机械厂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转折,是中共制度话语在基层的有效实践,此后,新风机械厂党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厂工会、团代会相继召开,并调整了部分中层干部,很多有能力的干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新风机械厂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73年7月8日,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胡亦民来厂视察工作时指出,“新风厂要争当行业排头兵。”[4](P28)同年8月23日,时任辽宁省国防工办副主任薛泉指出,“新风厂要当好行业排头兵。”[4](P28)

为提升军品生产质量,新风机械厂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来加强内部管理。如1973年6月22日,新风机械厂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参加者包括车间支部书记、主任、调度、技术组长、团支部书记、工会主任、机关各组组长、政工干部等,由生产科布置1973年第三季度生产计划,并进行了分组讨论。1973年9月1日,召开车间主任、调度员、技术组长会议,总结8月份工作,布置9月份生产工作任务。这一时期,新风机械厂的军品生产不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生活配套设施、职工文体生活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1973年8月,新风机械厂建成三层独身楼。1974年元旦,新风机械厂召开庆元旦文艺汇演,职工们积极参加演出,唱出了“青春献给大山,歌舞献给军工”的歌词。新风机械厂通过举办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文艺汇演、游泳比赛、做广播体操、改进电影设施等形式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职工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精加工、创优质,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1974年生产63式7.62mm冲铆机匣自动步枪4300支,实现工业产值87.1万元。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80.2%,综合良品率94.4%。[2](P19)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新风机械厂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军品的巅峰时代。1975年,国家对党的组织、军队、工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秩序整顿,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新风机械厂也迎来了其历史上的突破。1975年生产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10000支,创工业总产值203.7万元,到1975年,即新风机械厂建厂10年时,职工已经发展到1493人,生产步枪5.2万支,第一次向国家上缴利润56万元。[2](P20)此后,新风机械厂连年向国家上缴利润。1976年生产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15000支,创工业产值300万元,上缴利润136万元。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8%,综合良品率98%。从1965年建厂到1976年,新风机械厂固定资产原值由建厂初期的599万元发展到1349万元;净值由598万元发展到954万元;全部建筑面积由21325平方米发展到408200平方米;职工由888人发展到1503人;累计生产半自动步枪65670支,产品质量一产交验合格率由初期的4.8%上升到98%,上缴利润累计192万元,党员由197人发展到496人。[2](P21-22)此后,新风机械厂于1977年、1978年两年相继生产63式7.62mm冲铆机匣自动步枪15000支,并分别向国家上缴利润为163万元、88.68万元。[2](P24)1979年后,新风机械厂开始转产民品。

 

二、继续前行:20世纪80年代的转型与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军队的大量裁减使军品订货量大幅度减少,小三线军工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1978年7月,邓小平在听取第五机械工业部汇报时发表了“军工企业要军民结合,小三线生产要合理” [5](280)的重要指示,此后,小三线军工企业开始了“军转民”的战略转移,并进行了艰苦的“军转民”创业探索。新风机械厂的“军转民”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年前军、民共存的民品开发时期;第二阶段是军品没有计划后的完全民品生产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用品还不是很丰富,这就促使小三线军工企业在转产民品时,首先考虑了人民生活急需的生活用品,如家用电器、自行车、缝纫机、餐具、日用化妆品等。新风机械厂从20世纪70年代末转产民品开始,结合本厂技术、设备优势相继生产了气枪、西餐具、进口汽车仪表、一马力发动机、工业缝纫机旋梭等民品。但是,“军转民”初期并不理想,特别是1981—1983年三年的企业合并给新风机械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1949年以来经济生活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军工企业的军品从计划、指标、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一切都靠国家包下来。改革开放后,辽宁省的小三线军工企业基本已没有军品生产任务,工厂面临的经济困难非常突出,全国小三线军工企业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调整势在必行。1980年11月,全国小三线地方军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门研究地方军工厂的调整问题。辽宁省根据会议精神,结合自身情况于1980年11月向国务院国防工办做了请示,拟对辽宁省7个小三线军工厂进行如下调整:“一、九二○五厂、五三六厂、九二七六厂、九六五厂、九三一厂列为第一类,保留军品生产线,利用闲置的人力、设备发展民品生产。……三、九二○九厂一直没有解决产品方向问题,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连年亏损。我们意见,将九二○九厂列为第三类,不保留军工厂代号,同相距只有六、七里路的九六五厂合并。”[6](p116-1171981年1月得到同意两厂合并的批复。

这样,新风机械厂于1981年与新华机械厂(九二○九厂)进行了合并,两厂合并的初衷一是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可以加强技术力量;三是有利于精简机构,以利于工厂的更大发展。然而,两厂合并后,并没有出现合并之初预想的局面。由于新华机械厂一直没有解决产品方向问题,合并后全要靠原新风机械厂的军品和民品维持生产,新风机械厂一时难以应对。1981-1983年,新风机械厂连年亏损,“1981年-1983年亏损七百四十四万二千元”[7] (p50)。职工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起了原新风机械厂广大职工的不满,两厂又于1984年一分为二。两厂分开后,新风机械厂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建立了各级各类人员经济责任制105种,科室职责条例2285条。[2](p46)经过整顿,1984年,新风机械厂提前十七天完成了军品56式7.62mm冲锋枪2.1万支的任务,民品不绣钢西餐具提前两天完成了10万打的任务,实现利润39万元,上缴利税5万元。[2](p42)新风机械厂改变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

但由于三线建设时期强调的是“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从而造成了三线企业厂址普遍偏僻,给职工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军转民”后,由于信息不畅和交通不便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新风机械厂所在地位于桓仁县山区,地处偏远,工厂地面平均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压低、水质不好,职工和家属患心脏病、高血压、气管炎、皮肤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由于交通不便,造成原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都非常困难,致使生产成本增加,“每年仅运输费平均多花三十万元”[7] (p50)。由于信息闭塞,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给开发民品也带来极大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新风机械厂的发展,“如七九年以来,工业旋梭亏损达七十万元,1.5马力发动机损失四十万元;I30前桥损失近六十万元,因市场的变化,信息不畅,上民品损失近一百五十万元”[7] (p50)。在中央针对全国三线提出的“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指导下,1983年,国家三线调整改造战略开始。1984年,辽宁省决定对桓仁县的三个小三线军工厂——新风机械厂(九六五厂)、新华机械厂(九二○九厂)、新兴机械厂(九三一厂)进行易地调整,统一搬迁到辽宁省辽阳县。由于国家军品生产任务和战略布局的调整,至1984年末,新风机械厂已没有军品生产任务。1985年,新风机械厂开始易地调整,此后完全转产民品。

在“军转民”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军品生产线不能适应大批量开发民品的需要,企业又缺乏专门开发民品的资金更新设备,造成民品开发非常困难,新风机械厂不得不面对由三线建设时期“好人好马上三线”军工企业的时代宠儿,转变为三线调整时期国家给予少量搬迁资金和优惠政策的“自己救自己”的客观现实。为提升经济效益,新风机械厂自1986年起,按照“划小、承包、放权、让利”的原则,调整精简了管理机构,把车间按照产品重新组合为具有相对独立经营自主权的分厂型机构,实行产值、利润、上交费用等项指标的经济承包,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采取责、权、利挂钩,总厂与下属分厂实行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并取得较好成效。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大大提升了市场的地位。1988年,新风机械厂易地调整基本结束,企业在198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简政放权”“承包让利”的方针,在全厂设立了八个分厂,在下放生产经营权的同时,厂长还下放了用人权,班组对分厂也进行了承包。“几年来,在我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适当放权,让利承包促进了生产发展,企业增添了活力。各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在产值、效益上主动加码,年年争上新台阶。”[8] (p9)民品产值持续上升,效益越来越好,其中“1986年1140万元,1987年1771万元、1988年2128万元、1989年2380万元,平均递增比率为30.89%” [9](p6,利润也基本稳中有升,“1986年—1989年利润分别为10万元、126.9万元、119.4万元、123.9万元”[2](p19-24)) 。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新风机械厂采用奖金、奖励晋级等激励手段,实行职工利益(工资、奖金、福利)与效益挂钩的原则,各分厂“年内不亏,可兑现工资和奖金,完成合同规定的利润额,兑现利润额15%的奖励,超利润额部分与总厂5:5分成,各分厂分成部分按5:3:2比例分别作为生产发展资金、奖励资金、福利资金” [10](p13-14) 。

20世纪80年代,新风机械厂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军用产品转为民用产品的过程中,尽管面临着企业合并、厂址易地调整、缺乏开发民品资金、设备陈旧等诸多困难,但新风机械厂通过企业内部整顿、实行分厂制、积极推销民品、采取职工奖励工资方案等措施不断开拓进取,完全转产民品后连续多年都有利润,有些民品曾打入国际市场,“如餐具厂生产的‘双鱼牌’系列不锈钢西餐具,年产量达50万打,远销欧美、亚太地区和港澳地区,1983年外经部授予荣誉证书;‘英法文’4吋家用活动带钻全钢台虎钳,远销英法等国和亚洲地区,几年来创汇200多万美元”[11](p109)。其中,铝门窗分厂成为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建筑安装企业,DB120型地弹簧和B2PD型闭门器,分别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就规模和产量而言,这个分厂已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工模具分厂生产的刀片包装机在鞍山、本溪、辽阳一代已小有名气,也成了我厂民品生产的一大支柱”[8](p7)。到20世纪80年代末,新风机械厂经济效益稳中有升,直到20世纪90年代。

 

三、进退维谷:20世纪90年代的艰难与落幕

 

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全国军民结合会议精神和辽宁省“八五”期间的军转民项目规划,要求军工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结合军工企业的特点,选择产品相似,工艺相近的民品作为军工企业开发的产品,“重点是节约能源、原材料和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产品;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改造急需的技术装备和振兴地方经济的产品;技术攻关、引进消化吸收、进口替代及出口创汇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市场紧俏的消费品等”[12](p2。在此背景下,新风机械厂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九二年开发新产品十项,创产值988万元;九三年开发新产品十一项,创产值487万元;九四年开发新产品十项,创产值1216.6万元;九五年开发新产品15项,创产值2357.9万元” [13](P15。新产品主要包括卷闸门、真空电烤炉、球形钢化玻璃屋顶、剪刀、链条、减速机连轴器、新系列西餐具、MGFJ系列防火卷帘门等。同样都是生产民品,但新风机械厂在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所面临的形势却有很大的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辽宁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物价上涨、财税制度改革、货款回收不力、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影响,新风机械厂在整个90年代面临的困难日益严重,虽然1994年以前处于有利润状态,但整体生产运营已相当艰难。20世纪90年代新风机械厂民品经营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新风机械厂属于省属军工企业,势必要受到辽宁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辽宁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工业生产从1989年10月起出现负增长,效益大幅度下滑。1991年,中共辽宁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召开,会议指出“辽宁省情之一就是过去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同正在建立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不相适应”[14](p415)。辽宁的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指令性计划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从而使辽宁的很多国有企业在激励竞争的形势下处于被动地位。据1992年统计,“辽宁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额占工业企业亏损额的83.3%,预算内工业企业债务包袱高达154亿元”[14](p414)。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发展,这是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所处地域环境的特点,因而,新风机械厂面临着比全国其他省份的小三线军工企业更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为了扶持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实行军民结合,充分发挥三线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86年,各省市自治区就相继对小三线企业调整作出有关规定,“一、省属小三线企(事)业单位改变隶属关系,由接收地、市或省主管厅负责管理。二、免征企业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免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1](p365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线企业在调整时期所需资金的紧张局面,新风机械厂“在三年内全部免交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八六年~八八年),两年内只交八五年基数(八九年~九○年)”[15](p1)。但是,由于1985年时,企业只有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能交基金三种税,后来又增加了调节基金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工厂尽管享受了免税照顾,但仍然欠税较多,截止九○年末工厂尚欠各种税达90.3万元” [15](p2)。“军转民”后,新风机械厂虽已失去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军品的独特殊荣,但在国家优惠政策的保护下,也继续前行了十几年,直到1994年的到来。

1994年,新风机械厂开始执行新的财税制度,“收增值税、所得税、又分国税、地税等,税赋百分比九三年3%,九四年增到6.16%,仅税全厂增加105万元”[16](p6)。新风机械厂在“军转民”后,由于国家没有给工厂注入流动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和向职工高息集资以维持其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军转民”后,企业在80年代向银行的贷款和面向职工高息集资的隐患在90年代后日益凸显,成为企业日后负债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贷款由八四年的240万元增至九四年九月时的2566万元,每年上缴利息达260万元之多”[17](P4。早在1985年,新风机械厂为解决工厂开发民品、调整资金的不足,就曾经向职工集资,利息以不低于当时的定期三年储蓄利息为准,到1990年,集资利息急剧增长,“工厂向职工集资今天开始交款,起点每户300元,年息15%”。到1994年年末,新风机械厂“在银行贷款已达到2723万元,欠银行利息100万元,欠统筹保险金33万元,欠取暖费243万元,欠职工工资70万元,欠医药费及补贴50万元,欠职工集资款155万元,欠税金196万元。利润亏损490万元” [16](p3)。自1994年后,企业连年亏损,直至1999年破产。

表1  20世纪90年代国营新风机械厂民品经营情况(1990—1998)

年份

工业总产值(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职工总数(人数)

1990

2296

2606.2

85.5

1747

1991

3148

3100.4

197.3

1758

1992

3705

3959.5

108.6

1763

1993

4278

4632

213

1770

1994

4603.4

3994

-490

1769

1995

4515.7

3780

-559

——

1996

3157.6

2837

-1098

1855

1997

3279.9

2816

-717

1835

1998

2017.4

1832

-745

1827

资料来源:《国营新风机械厂厂史概述》(内部资料),2000年。

从表1可以看出,1990—1993年,新风机械厂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利润也是稳中有升,1994年是新风机械厂完全转产民品以来的第一次亏损。此后,新风机械厂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尝试通过开发新产品、承揽外单合同、融资、兼并等途径改变其困境。到1995年,新风机械厂已无支柱产品,不得不开发新产品,选择了国家“九五”重点开发项目,工厂有生产能力的短线产品粮食小袋包装机和长线支柱产品啤酒饮料灌装生产线这两项产品,后因贷款不到位而搁浅。与此同时,在承揽销售合同方面积极扩展市场,“餐具厂在找到客户后,认真试制生产样品,受到了英国客户的赞扬;附件厂拓宽销售渠道,又找到了新客户;配件厂积极寻找开发新的生产门路”[13](p3) 。

1996年,新风机械厂的七个分厂中,除工模具分厂有微薄利润外,“利润总额仅为2.168万元” [18](p2) ,其余六个分厂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有半数以上基层单位处于半停产状态。新风机械厂想通过吸引外资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1996年11月,日本国燕市洋食器工业组合来厂考察餐具生产线。1997年4月,厂领导班子先后到江苏镇江、常州联系融资问题。还针对日渐兴起的高速公路大型路牌广告,成立了专门加工路牌的新风金属结构分厂,当年虽创产值73.8万元 [19](p6),但已无法改变新风机械厂整体亏损的局面。1997年9月,新风机械厂做出了走兼并道路的决定,邀请辽宁省金帝集团来厂考察兼并问题,但由于新风机械厂所在地辽阳不属于被兼并方在优化结构的试点市而享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搁浅兼并事宜。

各种途径的努力与尝试并没有改变新风机械厂亏损的局面,到1997年,新风机械厂不仅发不出在职职工的工资,也发不出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全厂职工工资拖欠额累计增加到743.7万元,其中,一线职工(1431人)中,餐具、工具、附件、配件的上岗职工(约800人)平均欠3个月左右的工资;铝窗、卷闸两个分厂上岗职工(约60人)累计欠24个月工资;日化厂(约30人)已连续三年半未正式开过资,机关干部职工(256人)累计欠12个月工资;退休职工(475人)欠11个月工资”[19](p8-9)。到1997年年末,“银行短期借款3526万元,长期借款390万元,资产负债率连续上升,已达100.4%”[19](p9-10) 。

在1995年8月召开的中共辽宁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辽宁省从1996年至2000年要“基本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4](p442)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1998年5月,辽宁省国防科工办传达辽宁省对新风机械厂的指导意见,要求新风机械厂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同年11月,辽宁省副省长陈政高指出,“三新厂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拖下去既对不起职工,又要影响改革的大局,也要拖了辽宁改革开放的后腿。解决问题只有改革一条路,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请工办出手,该破产的就破产。” [20](p42)1998年,新风机械厂资产负债率高达109%。[20](p43)1999年8月,新风机械厂依法宣告破产。

 

四、结语

 

新风机械厂由曾经的时代宠儿到最后宣告破产,其原因是复杂而令人深思的。首先,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军转民”后,由于缺乏专门开发民品的资金,新风机械厂只能靠银行贷款和高息自筹资金,一直靠负债维持工厂的运营。其次,国家体制、政策的变化。新风机械厂经历了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1994年的财税制度改革。改革后要求企业提前纳税,1980年利税比例为65/35,1995年为24/76 [18] (p5),加之物价和原材料的上涨,都使新风机械厂一时难以承受。再次,货款回收不力。到1994年,新风机械厂已被外单位占款达700多万元 [17] (p5),企业无流动资金购买材料投入再生产,工厂长期被三角债困扰。第四,企业设备陈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缺乏技术改造资金,陈旧的设备给产品开发带来很大局限,造成产品结构单一,一旦市场销售不畅,产品马上积压,浪费现象严重。第五,人员包袱沉重,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先进理念,在岗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为3.8:1,可剩余闲置人员占在岗职工20%以上 [16] (p4) ,此外,还得接收技校毕业生、复员兵、职工子女入厂,特别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的职工招聘中,多是职工内招子弟,达到80%之多,造成企业缺乏公平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活力。第六,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从辽宁桓仁山区搬迁到辽阳县后,仍然设立了学校、医院、派出所、下属服务企业等,造成企业负担沉重。

小三线军工企业的“军转民”之路既受到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其自身发展轨迹的必然趋势;既有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探索的积极意义,又有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新风机械厂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着由军品向民品的转化之路。其欲走出计划经济的窠臼,有过辉煌与成绩,但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亟所面临的是辽宁整体经济下滑的特殊地理环境,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济运行基础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先进理念,都使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起来的新风机械厂难以适应,最终败下阵来。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新风机械厂的兴衰历史不仅是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小三线军工企业的缩影;其兴衰历史不仅见证了辽宁小三线军工企业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变化;其兴衰历史不仅见证了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注释:

①参见《冯贵芳日记》,1990-06-02。此日记今保存在冯贵芳之子冯伟家中。冯贵芳:(1930-2001),历任国营新风机械厂党办秘书、劳资科长、党办主任、纪委书记。冯伟:(1954—),历任国营新风机械厂钳工、工会放映员、工会干事、工会部长、退休办主任。

②如1987年11月,新风机械厂招工80人,其中,内招64人,社会招工16人,职工子弟占招聘总人数的80%。

 

[参考文献]

[1]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国营新风机械厂大事志(1965.1-1985.6)[Z].桓仁:国营新风机械厂大事志编写组,1985.

[3]辽宁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志·大事记[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4]冯伟.关于国营新风机械厂的那些往事[R].沈阳:黄巍三线建设访谈录(未刊稿),2017-09-06.

[5]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6]关于我省“小三线”军工厂调整意见的函[A].省政府关于军工生产问题的通知函[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全宗第7号,卷181.

[7]本厂关于工业普查工作计划、总结、普查企业目录及定额流动资金、工业设备等专题分析材料[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582.

[8]国营九六五厂在省军转民工作会议上的经验材料[Z]. 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B82.

[9]国营九六五厂军转民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典型经验材料[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B63.

[10]国营新风机械厂关于与省机械委、铝门窗附件厂、工模具厂、配件厂、供销科、劳动服务公司、本溪联营公司BM工程、日化厂等的承包合同书、议定书、协议书[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B32.

[11]庞高鹤等.地方军事工业[M].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2.

[12]辽宁省计经委、省机械委关于军转民项目、承包合同、对外经济、财务生产计划等的通知及统计系统年报先进单位的通知[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B55.

[13]国营新风机械厂一九九五年度工作总结[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1号,卷B165.

[14]朱川、沈显惠.当代辽宁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15]国营新风机械厂关于减免税技术改造贷款,税收物价检查的报告、申请、通知[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0号,卷B63.

[16]国营新风机械厂一九九四年度党政工作总结[Z].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1号,卷B152.

[17]辽宁省国防科工办、新风厂关于一九九四年生产计划的通知[Z].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2号,卷B115.

[18]国营新风机械厂一九九六年度党政工作总结[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1号,卷B184.

[19]国营新风机械厂一九九七年工作总结[Z].辽阳:辽阳市档案馆,全宗第1号,卷B202.

[20]国营新风机械厂厂史概述(1986-1999)[Z].辽阳:新风机械厂,2000.

                                 

【责任编辑:王立霞】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