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术研究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者:张万强  兰晓红来源:《辽宁日报》理论版(2023年2月9日)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1日 点击数: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年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辽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振奋精神、系统谋划、抢抓关键、直击痛点,促进经济增长恢复到合理区间,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继续实施和优化助企纾困政策,通过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加大产业基金投资、给予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等方式促进市场主体提振信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加快发展,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就业水平,重点促进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利用社会消费大幅增加的契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和成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传统重化工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制造业核心部件及总装生产能力,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等举措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不断突破在国际分工中被“低端锁定”的状态,积极培育产业链、价值链组合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布局和壮大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新赛道产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领域强化产业基金引领,完善产业生态,做强“链主”企业,做大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坚持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持之以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流程,在证照分离、企业简易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改革上不断形成突破,切实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着力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培育有利于企业不断创立、成长、壮大的土壤。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政府职能、人才引进、环境优化、产业投资、外资管理、金融服务、贸易便利等方面形成更多独创性、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二、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制约经济稳增长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供给质量低、需求不足。因此,一方面要通过高水平供给创造出更大的社会需求,满足人们追求高端产品和服务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充分释放群众的消费需求,在节假日购物、文化旅游、汽车消费等方面创新出更丰富的场景,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供需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当前,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恢复和扩大消费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可鼓励采取发放购物消费券、文旅消费券、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等方式提升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市场复苏。支持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培育“沉浸式”、互动式、个性定制等多种消费体验方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打造“小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在支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发展实际适当放松购房限制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养老、休闲、大健康等市场潜力大、民众需求旺盛的领域进一步出台鼓励消费政策,改善消费条件。

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在媒体宣传、政策落实、服务发展等方面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让广大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省级战略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积极出台和落实更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政府要把更多工作放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上,做好“店小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为企业提供“项目管家”服务,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凸显的服务性需求、个性化需求。要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优惠政策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四、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我国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推进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尤为重要。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把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活力。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利用国内稳定的环境优势、完善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巨大的市场优势、丰富的人才优势等,重点在吸引欧盟、日本、韩国等“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投资上下更大功夫,完善国内产业链生态,拓展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空间,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引进用好高端创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辽宁地处东北亚核心区位,要强化东北亚开放门户功能,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日韩+X”模式,促进辽宁中欧班列常态化、健康化运行,促进日、韩等国货物通过辽宁港口中转,打造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新品牌。抓住RCEP带来的新机遇,把RCEP作为辽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产业生态的新起点,利用好原产地规则,加快布局、整合、完善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促进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出口市场。

五、聚焦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事实表明,只有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保障我国产业发展安全。辽宁要利用好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大连先进光源”、东北大学的“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带动辽宁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发展重要策源地。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大国重器的关键核心技术。由于技术集成高、投资数额大等问题,大国重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靠龙头企业独立承担,存在投资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对于承担大国重器研发、生物医药新药品研发的企业应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向其倾斜,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省要围绕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等,加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力度,夯实“项目+团队+技术”的“带土移植”工程,为企业吸引人才搭建平台,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打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推动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