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梁启东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点击数: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12-13 14:40

 

作者:梁启东(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更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民营经济可以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就业”的生力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可以培育内在经济增长机制,培育市场力量及制度创新的土壤。

  民营企业发展有外部环境问题,也有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企业的营商环境不良,在市场准入、平等竞争、金融服务、执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利于民间资本投资和发育的问题。

  待遇不平等,政策跟进慢。国家下发过多个文件明确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待遇。然而,具体政策的落实还有很多不到位的情况。目前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还一定程度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现象。针对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如减免小微企业税负、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政府采购、技术创新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虽然政策上“非禁即入”,但事实上民营企业进入非竞争性领域非常困难,许多都是国有企业垄断,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民营企业也难以进入。加上之前种种歧视性政策,使民营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积累严重不足,没有能力去竞争一些行业已开放的市场。

  融资难,融资贵。资金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多数民营企业因规模小、可抵押资金少、信用等级低,银行规避风险,“慎贷”“惜贷”现象严重。加上银行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出现。同时,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绝大多数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且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部分民营企业甚至不惜向小额担保公司借款或借高利贷用于资金周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风险。

  税负压力大,负担重。民营企业承担着比国有企业更重的税费负担,向民营企业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评估费、产品检测费和各种摊派比较多。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带着枷锁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赛跑。此外,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原材料、用工、社保、节能环保等成本也在快速增加,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因素的制约和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诸多因素,使得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为不足。

  做不大,也要找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很多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増长点没有系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体现在民营经济上,就是龙头企业偏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在中国很多地区已经进入工业3.0,甚至4.0时代的情况下,一些地区的民营经济还处于1.0和2.0工业时代。一些资源大省,资源型产业居多,产业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科技创新产业比较少。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而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加之社会保障工作滞后,就业压力比较大,职工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遇到瓶颈,后劲不足,“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也是民营企业典型的写照。

  在微观层面,许多企业的资源性经营思路比较普遍,多是围绕资源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有资源就等于有竞争优势,创新思维不强。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差,知名品牌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弱。由于民营企业效率不高、待遇有限,在区位环境、职称评定、个人发展空间上对人才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人才缺乏已成为民营企业的短板,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不但难以招引高层次人才,就是企业内部中端实用型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许多企业难以高薪聘才,更难以高薪养才。人才的匮乏影响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政府部门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搞清“谁养活谁”的问题,明白谁是纳税人,树立亲商、重商、敬商的理念;二是理顺“管”和“放”的关系,既要管好也要放开;三是处理好“给”和“取”的矛盾,既立足于“取”,又立足于“给”,先让利后得利,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要通过思想解放,创造优质的舆论环境;通过打霸治乱,造就优越的社会环境;通过让利于商,形成优惠的政策环境;通过高效便捷,形成优秀的服务环境。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还要进一步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依法保护财产权上下功夫。消除顾虑,让企业经营者有财产安全感。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响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同时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二是在改革容错机制上下功夫。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创业保险、担保和风险分担制度。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建立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三是在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四是在加大高效务实服务上下功夫。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面向企业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涉企政策、规划、法规,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下功夫。建立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有对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的鲜明态度;“清”就是在与民营企业交往中,要讲规矩、守纪律,保持距离、保持清醒。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亲”就是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清”就是要遵章守纪,依法经营。要在厘清权力边界的前提下促进双方明确定位、公私分明、共同发展。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