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三大看点:吹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5日 点击数:

【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三大看点:吹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2017-03-07 07:29阅读:218
【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三大看点:吹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16年的工作,对2017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全面安排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2017年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报告通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提出要谋划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新常态,开拓发展新境界。
 
1 形势严峻,但对新的一年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过去的一年,中国走过的路确实很不寻常。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万亿元,增长了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30%,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实属不易。回望过去一年的发展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在新的一年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中国作为世界“压舱石”的作用一定会更突出。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的发展环境,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多重困难,而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局面相当复杂。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但是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这些条件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当然也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
 
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供给侧改革的主线。
        李克强表示,2017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符合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能保证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如何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基础在稳,着眼在求,目标在进。基础在稳,就是要“稳”住经济、“稳”住增长、“稳”住政 策、“稳”住调控手段。增长要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稳,保持在6.5%以上;就业要稳,城镇新增就业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这既是稳大局的前提条件,又是民生之本的根本要求;物价要稳,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着眼在求,就是要主动求稳,主动求进,就是要以“求”争取主动,以“求”化解矛盾;目标在进,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进、新的突破、新的成效。稳中求进是发展的总要求、总基调、总方法。
 
3 增长目标6.5%,是一个务实的目标、可以实现的目标。
        报告体现了务实求真的精神。将增长目标定为6.5%,这个目标考虑到了需求,也考虑到了可能,是一个务实的、真切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在增长目标之外,对民生、就业、社会保障提出要求,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等,都彰显了中国政府政策顶层设计的底线思维和民生思考。
 
4 把握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总理指出,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并且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就释放了“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信号,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清晰路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当前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5 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就是要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所以要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的货币政策在去年的稳健基础上,微调为“稳健中性”,这种改变是经过多年货币供给额的快速增长之后,基于减缓汇率贬值压力、严控通货膨胀、防止出现金融系统风险基础上的基本考虑,如无特别意外的事件,今年放宽货币政策的机会不大,货币政策相对上会更加谨慎。基本判断是,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
 
6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重点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是总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总理提出,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的具体目标,是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混改是近年来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针对性措施,就是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实施分类改革监管;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7 把握“三个凡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近年来那些经济发展快、效益好、活力旺的地区,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好的地区,往往是民营经济活跃、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地区。当今中国,民营经济发达的程度,就是区域经济发达的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就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谋划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这支有生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对发展民营经济做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同时,总理还阐述了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思想。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8 把就业优先作为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李克强说,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就业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也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做好就业工作,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最根本措施,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大实事。就业增长取决于什么?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把增加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就要在战略思路上变“经济增长优先”模式为“就业优先”模式。考核地方官员要把就业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规模作为政府首要的调控目标,作为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和政策效果分析的优先指标,让就业政策成为优先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成为发展的基本取向。
 
9 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
        去库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所以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中国是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直到中小城市,所以要强化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分城制策。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特别是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住房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府要为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政府有保障中国民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总理要求,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10 降成本,主要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成本,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李总理讲,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要通过五方面多措并举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总体上看,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
 
11 坚持“约法三章”,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
        由于出国出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的滥用涉及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所以为社会普遍关注。国务院近年有“约法三章”: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今年,李总理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12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塑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政府要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登记程序进一步简化。要清障还要搭台,对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我们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还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来吸引更多的种子基金。同时,还要进一步减税降费,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进。今年,总理提出,要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13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总理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个清单”制度,在抓好“放、管、服”3字上下大气力,在更精准地清除创新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这“三点”上做文章。政府施政、行政的要义在于以为民敬民之心,行简政勤政之道。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切实转变职能,简政要简到位,放权要放到底,集中力量把该管的管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各级政府施政履职的当头炮,作为始终不放的方向盘。各级政府都要真正做到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总理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20170306,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梁启东)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