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加减法”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5日 点击数:

梁启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加减法”

2017-02-17 梁启东 盘古智库

天地人和     经世致用

 

Harmony      Knowledge     Solutions  

 

引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工程,既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加”要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等问题来加;“减”要围绕历史包袱,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过剩的、落后的产能来减。

 

 

梁启东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月22日,在中央政治局举行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的第38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等几个重大关系,理清了重点和难点,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正确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其内在固有的矛盾关系和矛盾运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与事物的发展趋势,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路径和方法。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所以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这其中,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问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何为做减法?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疾就是“双过剩”:一个是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另一个是房价高与商品房过剩。房价高,大大超过多数居民承受力;房地产经济几乎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导致各行业产品卖不出去,房地产泡沫正在摧毁实体经济。而令人诧异的是,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国内庞大的市场并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农产品供给没有适应需求变化,牛奶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大豆生产缺口很大而玉米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所以做减法,就是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破除“僵尸企业”,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

何为做加法?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境外市场大规模“抢购”“扫货”成为暗淡的国际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国的旅游大军在境外,志不在山水,而在购物,每年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近两年达到1.5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大军。应该说,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大量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问题的根本,就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中国的市场过剩与市场短缺并存,不能不引发深层的思考。当前我国的社会总需求,已经从物质生活为重的温饱型,转向生活质量为重的小康型;以低端与中低端需求为主,转向以中高端需求为主。这种转向,释放出许多高端产品、高端服务的需求。但是社会总供给却调整缓慢,换代相当滞缓,与急剧升级的需求相比,供给的升级没赶上趟。所以做加法,就是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补短板、惠民生,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工程,既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要学会“弹钢琴”,要讲究辩证法。无论做减法还是做加法,都要把握症结、用力得当,突出定向、精准、有度。做减法不能“一刀切”,要减得准、不误伤。做加法不要一拥而上,避免强刺激和撒胡椒面,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的光伏热、风力发电设备热等所谓高新技术产业过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发展,但要防止和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防止避免产业趋同,在去产能中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区域和行业的分布,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选准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要把调存量同优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培育新兴产业有机统一起来,统筹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找准短板和瓶颈,在完善公共服务上有作为,在脱贫攻坚上有进展,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有成效,在提高创新能力上有开拓,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是一套组合拳。“加”或者“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从辩证法的意义上讲,就是要该加的时候要在加上去,该减的时候要减下来;“加”要加出特色,“减”要减掉包袱;“加”是发展生产力,“减”是保护生产力;“加”要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等问题来加;“减”要围绕历史包袱,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过剩的、落后的产能来减。“加”与“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是一个时代命题,考验着我们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如何把握执政规律。通过做好加减法,有效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关闭